栏目
学堂资讯 大咖说 企业活动

当代艺术设计鉴赏者丨“网龙-艺术设计系列讲座”回顾

八月,五场精彩纷呈的艺术设计讲座在福州数字教育小镇成功举办。

 

 

 

五.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资深教授、讲师,从平面设计的视觉呈现聊到当代策展的巧妙构思,从设计史的经典案例谈到书法篆刻的新活力和字体设计的形与意……

 

一个个生动的案例、一句句凝练的金句,艺艺生辉,让现场观众如沐春风。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享交流,网龙的同学们完成了一场设计与艺术的洗礼,提升了对设计与艺术的欣赏能力。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下五位央美老师的精彩分享,看看好的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?设计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?传统元素如何焕发新活力?

 

网龙·艺术设计系列讲座

 

 

 

平面设计:好的设计是不易察觉的设计

主讲人简介

 

 

刘治治

中央美术学院讲师,2010年成为AGI(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)会员,立入禁止STUDIO NA.EO 联合创始人。

 

设计作品曾获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提名奖(2004—2009年)、纽约国际艺术指导俱乐部优异奖(2005—2006 年)、日本“Rong”平面设计竞赛最高奖等众多奖项。

 

摆脱陈腔滥调

 

在网络文化不断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今天,平面设计的边界在哪?内核又是什么?如何吸收不同方向的研究路径与新的核心议题,做出更好、更有趣的当代平面设计?

 

刘治治认为,平面设计需要重新审视今天物质世界中的建筑、产品、摄影、首饰、时尚、 数码等这些广义的设计学科,将之置入一个更大系统中重新定义其边界与内核,将设计议题拓展至边界之外,吸收不同方向的研究路径与新的核心议题,才能够做出更有趣的当代平面设计。

 

刘治治分享对好的设计的理解

 

“当代设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,而是以内容为导向的具有创造力的视觉呈现”。

 

在刘治治的答案里,设计作品中的每个元素都应为内容服务,任何元素的保留要与主题有所关联,而不是堆砌元素或者盲目为了展示某种流行符号。

 

因此,设计师应具备自由、开放、多元、普世的价值观,敢于突破“传统的行业标准和对美的定义”之束缚,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体系,走出自己的特点。

 

在其为“摩登中国·如山如河”时尚艺术季设计的海报中,每个元素都饱含深意。

 

三个波浪被用来诠释“如山如河”的概念,这既代表了中文的“山”字,也代表着河的形状。通过平面设计,营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山河。“河如山,山如河。是稳定的,是流动的。”

 

 

“摩登中国·如山如河”时尚艺术季海报

 

再如,刘治治为Pence设计的作品。Pence的品牌视觉核心是首字母“P”,该字母由圆弧和直线构成。

 

刘治治将主要设计元素设定为圆和方块,它们既是平面设计中最简洁概括化的图形,也是字母“P”的唯二构成部分。这些圆和方块被不断复制调整,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作品。

 

Pence

 

审美是主观的,美和丑早就不是艺术的评判标准。

 

刘治治认为设计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应是“如何让自己摆脱陈词滥调”。所谓“风格”其实就是藉由惯性所造就的舒适区,总会有效果好大家都喜欢的方式,但如何走出自己的特点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
 

设计策展:策划元宇宙

主讲人简介

 

薛天宠
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,博士,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专业方向召集人,设计学院展览部负责人。

 

以当代艺术、设计发展流变为基础,结合展览史和研究已有展览模式,对策展实践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探讨。

 

设计策展,作为书写设计史的一种途径

 

一场展览,从最初的概念萌生到视觉意象再到最终的落地,囊括了艺术、设计、建筑、哲学、美学、传播学等多个学科、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,需要综合把握跨学科的知识系统,更需要对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有全面认知。

 

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展览部负责人,薛天宠发现,当代艺术家更关注自己的作品能给观众带去什么体验和影响,他们希望通过作品,传达对主题的思考,这与设计师是不同的。

 

薛天宠表示技术的发展,给虚拟时空中的策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

 

而当代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,令策展模式也有了更多变化。

 

薛天宠对前沿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显关注,他认为,VR可以突破物理时空的限制,为艺术创作与体验带来新的可能。他就将VR与策展结合,在虚拟时空推出“我们1人类2在3火星?”的线上展览平台。

 

该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发起和策划,在网龙网络公司技术支持下完成研发, 是最先以三维技术搭建场景进行多人游戏化体验的线上展览。

 

项目假设了一个火星场景,在虚拟星际移民的环境中探讨自我意识、生存危机、制度更迭以及文明演变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“我们1人类2在3火星?”,充满浪漫主义的游戏化线上展览

 

薛天宠介绍,当代技术的发展给虚拟时空中的策展带来了许多可能性,特别是随着AR、VR技术的进步,越来越多的青年策展人在尝试从音乐的虚拟现实体验出发,去探索VR艺术语言的可能性。

 

设计史:改变生活的经典设计

主讲人简介

 

 

 

李贝壳
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,博士。

 

研究领域包括艺术设计理论、艺术设计批评、策展话语与策展实践等方向。

 

设计是艺术的呈现
艺术是生活的升华

 

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凡是我们所能触及到的东西,都包含着某种意图,都是经过设计的。例如大家司空见惯的家具就隐藏着设计者的巧思,家具是生活器具,也是文化与文明的象征。

 

李贝壳在讲座中,分享了多款经典的椅子设计。巴塞罗那椅,开创了现代经典家居之先河,其设计者之一密斯·凡·德·罗,还提出“少即是多”的设计理念,以简约精炼代替繁复奢华,这种极简的态度至今仍影响世界。

 

巴塞罗那椅

 

而伊姆斯弯木躺椅,作为现代工业技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,体现了设计者对功能和美感的极致追求,堪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杰作。

 

伊姆斯弯木躺椅

 

设计是艺术的呈现,艺术是生活的升华。

 

从第一把由蒸汽机弯曲制作而成的索耐特14号椅,到网络时代的苹果电脑与每日不离身的手机,这些设计史中的经典案例,其实对应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。

 

李贝壳从宏观到微观,通过不同时期的设计案例,串联起人类科技发展的一次次创新革命,见证技术生成力的提升。

 

李贝壳从基因到宇宙,谈改变生活的经典设计

 

“当代许多学科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,人类通过设计也在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设计师的角色定位,将自身思路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。”

 

书法篆刻:再次舞动的北京,冬奥图标篆刻设计


主讲人简介

 

 

 

张洺贯
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,博士,篆刻艺术家。

 

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,师从刘彦湖和邱振中教授。

 

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篆刻设计执刀人。

 

传统篆刻的创新表达

 

书法与镌刻的结合创造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——篆刻艺术,该艺术表现形式兴起于先秦,盛于汉,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。

 

这种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,在当今时代又能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呢?张洺贯以其参与设计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体育图标为例,演绎了传统元素的创新表达。

 

篆刻艺术融入2022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体育图标

 

此次体育图标共包含冬奥会24个与冬残奥会6个,总计30个。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,最终选定以篆刻的方式,把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。

 

用“汉印”这种象形性比较强的文字表现出运动感和跳跃感,将篆刻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图标设计,表现出力量感。每枚图标的图形是高度抽象、概括的,运动员的头部、四肢、躯干和雪具该用多粗的线条来呈现,皆有讲究。

 

例如:运动员头型的设计,从圆形到定稿的带有方向性的头部设计,以此体现运动员的动感,以及意象化的头盔。

 

张洺贯畅谈篆刻艺术

 

大家对书法、篆刻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,觉得这些艺术形式离年轻人的距离比较远。张洺贯介绍,他在探索传统艺术的同时,也对其进行再次解构,希望让年轻人去了解它们、适应它们。

 

在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设计中,选择篆刻风格来表达主题,也是希望以此展现中国文化里经典的艺术,在艺术中传递“生生不息”的中华传统文化和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、更团结”的奥林匹克格言。

 

 

通过篆刻艺术,传达中国的经典文化概念

 

字体设计:你好,汉字!中国汉字之道

 

主讲人简介

 

 

蒋华

博士,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,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,图像体验设计研究生方向负责人, CAFA“未来汉字实验室”负责人,“汉字之道”项目发起人与主持人,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(2006-)。

 

汉字之道

 

汉字之美,美在其形,美在其意。

 

作为元语言的汉字,是世界上唯一流传有序数千年的高维文字。汉字的深远影响,不单单体现在文字造型的设计上,也体现在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独特的时空宇宙观,并作用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基层。

 

在蒋华眼中,对于设计而言,文字设计既是一个基础性问题,又是一个根本性问题。

 

蒋华教授针对字体设计,谈中国汉字之道

 

汉字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,从中国文字点画的图形感,可以看到毛笔的提按顿挫和书写的节奏韵律,也可以看到古代“天圆地方”的概念。

 

蒋华引导学生从古代的书写中,摸索建构起源于中国文化体系的平面设计语言,思考如何能从书写性传统中获得全新的形式理解。

 

学习汉字设计,要回到五千年汉字的本源,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学习,汲取提炼中国文字中的传统之美,化繁为简,将设计的本源打通,梳理出文化精神、艺术思想与设计形式。

 

文字设计,是超越性的设计体系

 

这种回到本源再创新的设计也体现在其作品《老虎爱跳舞》汉字生肖日历中,该作品由蒋华与严永亮共同创作,是上百组甲骨文、篆书等的重塑。最古老的汉字,也是最青春的。

 

《老虎爱跳舞》汉字虎年日历

 

例如,在6月30日的日历页面中,是献给各大高校毕业学子的。通过将甲骨文的“行”字和大篆的“虎”字做场景化拟人处理,传递出期待每位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人生方向,正道直行,造福社会的愿景。

 

《老虎爱跳舞》汉字虎年日历

 

“从天人合一到心手合一。”蒋华认为,通过文字设计实践,将文字设计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将我们自己开启,将设计的本源打通,明白生命的使命,这就是汉字本源指向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。

 

 

 

此次“网龙·艺术与设计系列讲座”,基于网龙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良好合作,旨在通过讲座,搭建起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,积极开展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,面向多元未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、传播具有社会价值的思想。

 

同时,本次系列讲座也能发挥数字教育小镇在人才培养、教学合作、科学研究、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平台作用,拓展未来场景中的合作新方向。

 

(点击查看讲座录像)
 

 


 


2019年,网龙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合作建立了数字艺术与教育中心,开展游戏、虚拟数字教育、元宇宙设计等方向的项目研究,并在数字教育小镇建立教育实践基地,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,培养创新复合应用型人才,深化产学研合作。

 
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获批学科,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、公共艺术与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、生活产品设计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艺术与科技、艺术设计学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,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(交通工具)设计、社会设计、设计管理、创新设计、系统设计、生态危机设计(智慧城市)、艺术治疗、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。

 
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、新变化、新阶段、新特征为依据,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,于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、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手段中,创造新方向、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,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、经济变化,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、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,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,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,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。

 

 

数字教育小镇

进入
WebIM